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,三审三校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,主要症状是手、脚、口腔长疹子或水疱,同时会发烧,因此也被称为"手口足综合征"。
大多数患者症状比较轻,主要表现为手脚皮肤和口腔黏膜出现红色小疹子或小水泡,同时伴有发热。极少数情况下,病毒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,引发脑膜炎或肢体突然无力,还可能波及心脏或呼吸系统。虽然绝大多数患者能康复,但个别免疫力较弱的儿童感染后病情可能快速加重,需要及时就医处理。
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,我国各地全年都可能出现病例。根据统计,每10万人中约有37-205人可能患病,其中每10万患者中约有6-51人可能因严重并发症死亡。
患儿和隐性感染者(感染病毒但没有明显症状的人)是主要传染源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成年人感染肠道病毒后虽然自己不会发病,但携带的病毒仍然具有传染性。这类病毒特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,在感染者的唾液、鼻涕、疱疹液、粪便中都能存活较长时间。
病毒传播主要有三个"通道":第一是直接接触传播,如摸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、毛巾又揉眼睛;第二是飞沫传播,近距离说话时的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毒;第三是病从口入,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不干净的食物。
5岁以下的婴幼儿是重点防护对象,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宝宝更易中招。
这种疾病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,但在不同气候区发病时间有差异:热带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,而我国北方更像"夏季限定病",7月达到高峰;南方则呈现"双峰"特点,每年5月和9-10月各有一个发病小高峰。
根据病情严重程度,医生通常将手足口病分为三个等级:
这是最常见的类型,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属于轻症。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脚和口腔的典型皮疹,配合退热等对症治疗,通常1周左右就能康复。
当病毒影响到神经系统时就会升级到这个阶段。孩子可能出现持续高热、肢体抖动、嗜睡等症状,就像电路系统出现短暂故障,但通过及时治疗多数能完全恢复。
这是最危险的类型,分为两个危急阶段:心肺功能衰竭前期,多发生在发病5天内,可能只有几小时的预警期,这时及时送医能显著降低风险;如果发展到心肺衰竭阶段,救治难度会大幅增加。这种情况就像突然爆发的山火,需要专业团队全力扑救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。简单来说,当这些病毒从嘴巴吃进去或者通过呼吸进入身体后,会在体内搞破坏,最终导致各种症状。
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,不过医学界对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症状、以及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发展成重症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。
病毒侵入人体时,首先会找到咽喉和肠道细胞表面的"门锁"(也就是病毒受体),通过这个门锁混进细胞内部。
病毒得手后主要在三个地方大量繁殖——扁桃体、咽喉部位和肠道附近的淋巴结。这些病毒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进入血液,像派出一支支小分队到全身捣乱,引发各种炎症反应。极少数情况下,当病毒在某些重要器官里疯狂复制时,就会导致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。
以下情况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:
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。大多数患者症状比较轻微,可能会发烧也可能不发烧,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手、脚、嘴巴、屁股这些地方长出零零散散的红疹或小水泡。有少部分患者会合并其他健康问题,极个别病情特别严重的患儿情况会急转直下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通常需要2-10天,平均在3-5天左右。刚开始发病时,很多患者会感觉特别累、吃不下饭,伴有轻微发烧、肚子不舒服或者腹痛这些先兆表现。发烧一两天之后,嘴巴里会出现像小米粒大小的疼痛水泡,手脚和屁股上也会冒出红色小疙瘩或透明的小疱疹。有些患者可能只在皮肤上出疹子,或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(这是喉咙部位出现疱疹的一种特殊类型),极少数人甚至没有明显皮疹。
大约在发病后1-5天,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。常见的表现包括头痛、频繁呕吐、情绪烦躁不安,有些孩子会出现手脚不自主抖动、四肢没力气、脖子僵硬等情况,这些症状看起来和脑膜炎、脑炎或者脊髓灰质炎有些相似。
这个危险阶段多发生在发病5天以内,患者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、呼吸急促、手脚冰凉但身上冒冷汗、血压升高等预警信号。这是手足口病最危急的阶段,及时识别这些征兆并采取正确救治措施,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。
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跳过速、呼吸像跑步一样急促、嘴唇发紫发青,咳嗽时可能吐出粉红色泡沫样的痰或带血的液体。更严重时血压会急剧下降,出现休克症状,此时身体各个器官功能都可能快速恶化,直接威胁生命。
度过危险期后,患者的体温会逐渐回归正常,慢慢减少需要药物维持血压的情况。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肺功能也会逐步好转,但有小部分人可能会留下手脚不灵活等后遗症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在生病后2-4周左右,有些患者的指甲会出现分层脱落的现象,这是恢复期特有的表现。
在夏秋季节手足口病高发期,家长需要提高警惕,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。如果发现学龄前儿童,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发热,同时手、足、口腔、四肢或臀部出现皮疹,结合这些典型症状和皮疹分布特征,很可能是手足口病,建议立即带孩子就医。
医生会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、呼吸频率、脉搏强弱以及手脚温度。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治疗,并告知家长居家观察注意事项。即使回家休养,也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。
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、异常嗜睡、烦躁不安、肌肉无力或脖子僵硬等情况,需要住院治疗。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呼吸、心跳等生命体征,主要采取缓解症状的保守治疗,必要时会给予吸氧或降低颅内压的治疗。
当患儿出现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四肢发冷、冒冷汗或血压升高等危险信号时,需要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(ICU)治疗。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各项生命指标,必要时采用更精准的监测设备。此时要全力配合医生治疗,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。
医生会综合孩子的症状表现、病毒检测结果以及血液检查数据来确诊,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首诊科室选择儿科、感染科或皮肤科。
通过指尖采血检测血液成分。普通患者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或偏低,病情严重时白细胞会显著增加。C反应蛋白指标通常会升高,这个指标能反映身体是否有炎症反应。
通过静脉抽血检测器官功能。多数患者会出现ALT、AST(反映肝功能的指标)和CK-MB(反映心肌损伤的指标)轻度升高。危重患者可能出现肌钙蛋白(心肌损伤标志物)和血糖异常升高。
采集指尖血检查白细胞数量。普通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基本正常,危重患者白细胞会明显增多。
用棉签采集咽喉分泌物和粪便样本进行检测。如果发现肠道病毒(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)即可确诊。
通过对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的血液样本,如果柯萨奇病毒A16型、EV71型等致病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增长超过4倍,即可明确诊断。
采集动脉血检测呼吸功能。当病毒影响到呼吸系统时,会出现血氧下降、二氧化碳滞留和酸中毒现象。
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。当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时,脑脊液会变得清亮但压力增高,白细胞数量增多,严重时蛋白质含量也会上升。
拍摄胸片观察肺部情况。重症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时,可见双肺纹理增粗、透亮度降低,呈现网格状阴影,部分患者可能以单侧病变为主。
当病毒损伤神经系统时,通过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脊髓灰质和脑干部位的病变。
监测脑电波活动。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会出现弥漫性慢波,少数可能出现异常棘慢波。
用超声波检查心脏功能。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、局部心肌运动异常、心脏泵血能力下降等情况。
多数典型病例通过特征性皮疹和发热症状即可诊断。但部分患者可能不发热、皮疹不典型,这时就需要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,特别是病毒检测和血液抗体检测。
需要特别鉴别的疾病包括:
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这类病毒的特效药物和专门治疗方法。大多数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,通常能在1周内康复。治疗主要采取缓解症状的措施,患病期间需要注意隔离措施,避免传染给他人。同时要做好皮肤清洁和口腔护理,保证充分休息,选择清淡但营养均衡的饮食。
在疾病急性发作阶段,可能影响神经系统。极少数患者除了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,还会并发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脑干脑炎或脊髓炎等神经系统疾病。这类重症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:
当患者出现血液循环异常时,会使用米力农等扩张血管药物。初始维持剂量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0.25微克开始,逐步调整至最大不超过每分钟每公斤体重1微克,连续用药时间通常不超过72小时。
核心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,主要包括控制体温、保持镇静、预防高热引发的抽搐。
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在门诊治疗,需注意做好隔离防护,避免交叉感染。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食物,特别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。对高热症状需要重点控制:
由于个体差异大,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、最快、最有效,除常用非处方药外,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。
手足口病确诊时通常已错过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(发病24-48小时内),且目前没有针对性强的抗病毒药物,因此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。
在发病初期(24-48小时内),可采用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吸入治疗。静脉注射利巴韦林可能在早期有一定治疗效果,但需注意该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,尤其对生殖系统存在潜在影响。
重症患者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,包括降低颅内压、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。在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纠正体液失衡。
阿昔洛韦、更昔洛韦、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药物目前缺乏有效证据支持其疗效,且存在一定副作用风险,因此不建议使用。
该疾病通常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。
中医主要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方剂,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调整用药:
大多数患儿恢复情况良好,通常一周左右就能完全康复,不会留下健康隐患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有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神经系统损伤,具体表现为脑干脑炎、脑脊髓炎、脑脊髓膜炎等。这类患儿若出现血液循环系统衰竭或神经源性肺水肿,救治难度会明显增加。
手足口病引发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,大部分患儿通过常规治疗就能顺利康复,通常在7-10天恢复健康。但仍有必要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类型及表现:
这是由不同病毒感染引发的脑膜急性炎症,肠道病毒是主要致病元凶,统计显示85%-95%的病例与其有关。患者通常会出现三种典型表现:持续性发热、剧烈头痛以及脑膜刺激征(具体表现为颈部僵硬、低头时疼痛加剧、畏光等)。
该并发症多因病毒直接侵袭心脏或引发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。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、明显心跳加速或沉重感、不明原因的心跳紊乱。在极端情况下,可能出现突发晕厥或危及生命的心脏骤停。
这种肺部炎症主要累及支气管末端、肺泡及肺组织间隙。当肠道病毒侵袭肺部时,会引发突发性寒战、39℃以上高热、咳出黄绿色痰液、胸痛及呼吸急促等典型症状,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速。
需警惕的罕见并发症包括:肺部积液(肺水肿)、肺部出血、脑脊髓联合炎症、突发性肢体无力(急性迟缓性麻痹)等。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全身性皮肤丘疹,这种皮疹会广泛分布于身体多个部位。
手足口病患儿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也需要在家隔离7-10天。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是否下降、皮肤疱疹有没有结痂好转。虽然感染过某一型肠道病毒后通常不会再次感染同类型,但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仍然可能引发疾病,因此日常卫生防护不能松懈。为防止交叉感染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。
发病期间要保证充足休息,禁止跑步、跳跃等剧烈运动,避免身体过度劳累。等病情好转后,可以逐步尝试散步、做操等轻度活动,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,如果出现胸闷、头晕、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。所有活动都需要有成人陪同监护。
加强疾病知识宣传,幼儿园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。家长要教会孩子:不吃生冷食物、不咬玩具、饭前便后洗手。儿童常用物品要定期消毒,玩具建议每周用消毒液擦拭。
对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,重点处理楼梯、卫生间等区域。幼儿园要对课桌、地面、教具等高频接触物品每日消毒。保持教室通风,餐具毛巾要高温消毒,被褥每周晾晒2-3次。
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要对患儿进行全程健康跟踪,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。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晨检制度,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隔离并上报。
目前上市的EV71型疫苗(针对易引发重症的病毒类型)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两种,属于自费的二类疫苗,单针价格约200元(各地略有差异)。基础免疫需要接种2剂,间隔1个月,建议在宝宝满1周岁前完成接种。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、局部红肿等正常反应,通常2-3天可自行缓解。
白细胞偏低吃什么药 | hazzys是什么牌子 | 玉帝和王母是什么关系 | 知了是什么动物 | 孕妇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|
乳腺钼靶是什么意思 | 77年属什么 | 元辰是什么意思 | 胃胀肚子胀吃什么药 | 减肥每天吃什么三餐 |
吃阿莫西林过敏有什么症状 | 四平八稳是什么生肖 | 股票填权是什么意思 | 抽血前喝水有什么影响 | 南瓜不能和什么同吃 |
绿草如茵是什么生肖 | 冠心病什么症状 | 白垩纪是什么意思 | 1994属什么 | 主任医师是什么职称 |
心脏房颤吃什么药hcv9jop0ns5r.cn | 阴道有腥味是什么原因mmeoe.com | 肾病综合征是什么病hcv8jop2ns7r.cn | y什么意思hcv8jop5ns8r.cn | 放射线是什么hlguo.com |
清真什么意思hcv8jop9ns9r.cn | 捞女什么意思hcv7jop4ns8r.cn | 壁报交流是什么意思bjcbxg.com | 622188开头是什么银行luyiluode.com | 大步向前走永远不回头是什么歌hcv8jop4ns9r.cn |
干是什么意思shenchushe.com | 春秋大梦是什么意思hcv9jop2ns6r.cn | street是什么意思hcv8jop0ns2r.cn | 甜叶菊有什么功效travellingsim.com | 什么先什么后jiuxinfghf.com |
湿气太重了吃什么药xianpinbao.com | 梦见掰玉米是什么意思hcv9jop3ns2r.cn | 男属兔和什么属相最配hcv8jop0ns0r.cn | 口臭吃什么中成药hcv9jop5ns2r.cn | 阻生齿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1r.cn |